注射成型最主要的技術(shù)條件是料筒和噴嘴的溫度、注射壓力和速度、成型周期(包括注射時間、高壓保持時間、冷卻時間等)。
料筒和噴嘴的溫度 確定料筒和噴嘴的溫度要考慮以下因素:
1)
塑料制品的熔點和軟化點 如果是結(jié)晶性塑料,則料筒和噴嘴的溫度應(yīng)高于熔點;如果是無定型塑料,料筒和噴嘴的溫度要高于其流動溫度。
2) 塑料的分子量,高分子量即熔粘度較高者,料筒及噴嘴的溫度要高一些;相對分子量低即熔融粘度較低者,料筒及噴嘴的溫度要低一些。
3) 注射機的類型 柱塞式注射機所需料筒溫度較高,螺桿式注射機所需料筒溫度較低。因為,螺桿式注射機具有剪切磨擦熱、原料層薄有良好的攪拌混合作用。
4) 塑件的壁厚 薄壁塑件需要有較高的料筒溫度,以提高塑料的流動性,使其易于充滿
塑料模具型腔;厚壁塑件則需要較低的料筒溫度,因為塑料較易充滿模具型腔。
料筒溫度的分布情況,一般是靠近料斗一端溫度較低,而接近噴嘴一端溫度較高。必須注意,在注塑過程中不宜突然停車時間太長,否則塑料容易在料斗落料處被粘住,造成再開車時落料困難。
噴嘴溫度通常取此料筒最高溫度略低一些,以防止塑料熔體流涎。但也不能太低,太低易堵塞噴嘴或使積聚在噴嘴處的冷料有可能進入型腔。
判定料筒及噴嘴溫度是否合適有兩種方法:一種是熔體對空注射法;另一種是塑件直觀分析法。
所謂熔體對空注射法,是在噴嘴與模具主流道脫離的狀態(tài)下,用低壓注射,使熔融塑料自噴嘴孔中緩慢流出。用眼睛觀察射出的料流,若無毛刺、變色、銀絲、起泡且外觀光滑,說明料筒及噴嘴溫度合適。
所謂塑件直觀分析法,就是通過熔體對空注射法試驗以后,用初步選定的注射壓力、注射時間、冷卻時間及模具溫度等工藝條件試生產(chǎn)得塑件后進行分析。若無毛刺、銀絲、波紋、氣泡、變色、溢邊等缺陷,則表示料筒及噴嘴溫度合適。
操作時一般以附錄D作為參考,并通過實踐,找出合適的溫度。
(1) 注射壓力和速度 注射壓力和速度對熔料充模起決定性的作用。注射壓力的大小取決于塑料品種、注射機的類型、塑件的形狀和模具結(jié)構(gòu)等,其值可參考附錄表D,然后根據(jù)操作實踐加以調(diào)整。
(2) 成型周期 成型周期是指完成一次注射成型過程所需的時間。成型周期主要包括下述內(nèi)容:
柱塞或螺桿前進時間注射時間保壓時間預(yù)塑時間成型周期 冷卻時間冷卻時間其他時間:開模、取出塑件、涂抹潤滑劑、
安放鑲嵌件、合模等
在成型周期中,最重要的是注射時間和冷卻時間,它對塑件品質(zhì)有決定性的影響。注射時間是指柱塞或螺桿從開始前進到開始后退所需要的時間。在整個注射時間中,大約只有3~10s是塑料充模時間,其余均為保壓時間。保壓的作用,一方面是將熔融狀態(tài)的熔料不斷補充入模具型腔,供塑件冷卻凝固收縮這需要,防止發(fā)生缺料,產(chǎn)生縮孔、疏松等廢品;另一方面是使塑件在模具型腔中,在一定壓力下逐漸冷卻。為了完成補料的作用,應(yīng)注意料筒內(nèi)有足夠的剩料--緩沖墊,一般緩沖墊的厚度為10~20mm。
高壓注射時間(即快速注射時間)一般為3~5s,很少超過10s,因時間太長,對塑件無益,而且有害于設(shè)備。
冷卻時間系指從注射結(jié)束到開模這一段時間。一般冷卻時間的長短應(yīng)以塑件脫模時不變形、不撓曲為原則。太長的冷卻時間不僅降低生產(chǎn)率,而且還會造成塑件脫模困難。